发布时间:2025-09-18 23:26:09 点击量: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讯股份”)科创板IPO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9月19日审议其首发事项。作为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领域的重要企业,优讯股份此次拟募资8.09亿元聚焦核心业务研发与产业化,却因募资中高额人工费用、设备投入与现有产能匹配性等问题引发市场争议,叠加业绩波动、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等情况,其上市前景备受关注。
根据招股书披露,优讯股份本次拟募集资金8.09亿元,全部投向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具体包括“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三个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分别为4.68亿元、1.69亿元、1.7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募资用途中高额人工费用成为争议焦点。数据显示,三个项目计划用于人工费用的金额分别为1.60亿元、0.53亿元、0.37亿元,合计达2.50亿元。而回顾优讯股份业绩表现,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6857.10万元,三年净利润累计约2.19亿元,此次募资人工费用已超过过去三年净利润总和,且单个项目人工投入(如第一个项目1.60亿元)远超部分年度净利润。
芯片研发虽属人才密集型行业,但如此大规模将募资用于人工费用并不多见。优讯股份未在公开文件中详细披露人工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案及预期效益。
除人工费用外,募资中设备购置支出的合理性同样引发讨论。招股书显示,三个项目计划用于设备购置的费用分别为6826.84万元、2333.47万元、8162.75万元,总计1.73亿元。而截至2025年6月30日,优讯股份现有机器设备原值仅为1.23亿元,募资设备投入金额是现有设备原值的1.4倍。
从业务模式看,优讯股份不涉及生产环节,产量统计口径为“当期采购的已完成封装的芯片入库数量”,核心聚焦芯片设计与研发。市场担忧,在无自主生产产能的情况下,大规模新增设备采购是否与公司“轻资产”运营模式匹配,设备购置后的使用场景、对研发效率的提升效果,以及是否存在设备闲置风险,均需公司进一步解释。此外,招股书未明确披露新增设备与项目产能规划的对应关系。
业绩层面,优讯股份近三年表现呈现波动态势。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9亿元、3.13亿元、4.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573.14万元、5491.41万元、6857.10万元,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2.64%,2024年虽有所回升但仍未恢复至2022年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0.19%),但毛利率持续承压,从2022年的55.2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48%,公司称,业绩下降主要原因是产品价格下降、部分原材料成本上升及客户结构变化。
研发能力方面,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优讯股份研发费用率却持续低于同行均值。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1.14%、21.09%、19.10%、15.81%,而同期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1.74%、31.65%、31.45%、30.21%,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差距尤为明显。公司解释称,部分同行企业近年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如裕太微)导致均值拉高。
除募资与业绩问题外,核心技术人员任职情况也引发信息披露争议。招股书显示,陈哲担任优讯股份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而天眼查信息显示,其同时兼任锐石创芯(重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广东金力智能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深圳芯能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监事等职务,且多家兼职公司业务与优讯股份存在相近性,涉及半导体、智能传动等领域。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优讯股份冲刺科创板:这些方面有疑问>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alt=优讯股份冲刺科创板:这些方面有疑问